文字更多_访谈kaiyun中国官方网站5_在线访谈_问政_中国政府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政府网总理亚欧之行系列访谈。我是主持人刘燕。12月20日晚,总理结束亚欧之行七天行程乘专机回到北京。此次出访的成果是网友非常关心的话题。中国政府网也已经推出了两期节目进行解读,分别关注亚欧之行的前两站,哈萨克斯坦和塞尔维亚。今天,我们来关注总理此行的第三站——泰国。总理19日抵达泰国,见证了中泰铁路和农产品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力推中国高铁驶入泰国,20日,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五点建议。那么,总理是怎样推动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合作?中国将如何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新发展”?这些都是网友非常关心的。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邀请到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来和网友交流这个话题。周教授,欢迎您。
说到泰国,我相信在很多网友的心目当中是一个旅游胜地,那么您跟网友们来聊一聊,中国和泰国之间合作的契合点在哪儿?
中国和泰国的合作契合点可以说太多了,但是主要的契合点我觉得泰国因为它是一个属于中等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农业特别发达,但是工业相对来讲比较落后。中国现在是工业非常发达的这样一个国家,中国在2012年的时候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也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在很多高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名列前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经济想持续地起飞就要和中国进行合作,中国的工业技术,中国的工业发展能力输入到泰国,将会对泰国的经济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同样,我们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农业产品,泰国既盛产丰富的水果,又盛产大米,以及其他的农业产品。这样我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就有了这样的主要契合点,双方如果在这两个领域搞好合作的线
网友关注到泰方对于中国领导人到访的重视程度,根据现场媒体的记录,在见证备忘录签署的时候,从来不苟言笑的巴育总理十多次展示笑容,而且在总理到达之前还提前半小时到达现场,对线路、礼宾站姿都一一重复确认,泰方的重视我们能读出什么了?中泰之间的外交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巴育总理这次对总理访问之所以非常重视,可以说这次访问关系到泰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社会安定的问题,因为可以说中泰两国在历史上的交往就非常紧密,可以说友好关系非常长。这些年来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旺,泰国的大米比较犯愁销路的问题,泰国农民也多次向政府提出这样的要求,甚至原来激烈的时候还有过抗议的行为,因此,泰国特别希望找到大的买家,长时间地来购买他的大米。同时和其他的新兴工业国家相比较,泰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比较落后。因此,泰国也想希望通过同中国进行工业的合作、铁路的合作,使它的基础设施的水平得到一个比较大的跨越。所以我想这一次巴育总理以非常高的热情欢迎克强总理的到访,应该说体现了泰国政府和泰国人民的这种期待。
中泰铁路的修建应该说是这次的一个亮点,那么对于中国、对于泰国,以及所在的区域将意味着什么呢?而且我们也知道中泰铁路的这个合作项目确实是好事多磨,在这个过程中总理可以说是锲而不舍地推动了这个协作的达成,背后的故事您在这里也给大家讲述一下吧。
背后的故事太多了,因为我们知道原来日本的高铁技术在世界上是属于领先地位的,日本的高速铁路新干线年代的时候就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驰名世界。这些年来日本想使它的高铁技术走向世界,它在东南亚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泰国。实际上前几年日本和泰国关于泰国采用日本高铁技术和设备的意向基本上都谈得差不多了。这些年来由于中国高铁技术的迅速发展,后来者居上,特别是克强总理非常热心地推销中国的高铁技术,所以说在泰国英拉执政的时候泰国就出现了变化,决定要使用中国的高铁技术。
我想这里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的高铁技术确实在整体综合性能上比日本要先进,舒适程度也比日本好。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坐日本的新干线,日本的新干线速度没有我们快,坐起来也特别不舒服,特别是车一启动和要停站的时候,周围的树木、房子都迅速倒伏,让你陷入非常眩晕的状态,让你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而中国高铁就没有这样的状态,这说明中国高铁防眩晕的玻璃技术特别好。
而且中国高铁的先进技术不止这一项,比如前几年有日本媒体说中国抄袭日本的高铁技术如何如何,其实这是媒体不了解情况瞎说的,我们虽然是后发国家,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抄袭过日本的技术,日本技术当然最初的时候比我们先进。我们采取的是购买的政策,我们不仅购买了日本的技术,也购买了德国西门子的技术,而且也购买了法国、加拿大相关公司的技术,然后把这些优良的技术由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加以整合,最后形成了中国世界上整体最先进、价格最低廉的一种综合性的高铁技术。
所以我们的高铁可以非常自信地说不是抄自任何国家的技术,而是这里面既有对人家技术的继承,也就是合理的购买,我买过来了获得了知识产权,这就属于我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国际贸易,世界上的平等交易。另一方面,我自己进行了综合性的整合,所以世界上现在所有的国家,包括国际高铁垄断的大公司也都承认中国的高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最典型日本高铁的车头是由无数块钢板经过压制后拼接、焊接在一起的,而中国高铁的车头是一次性压制形成的。为什么日本就是拼接的,中国就是进行一次性的制作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压榨机,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他们只能够压榨一些相对比高铁车头要小一点的零部件。
对,那是大不相同的。所以说有一些人、有一些媒体在胡乱贬低中国的高铁,我认为那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这个高铁里面有我们大量的自己知识产权创新的结果,同时就综合技术来说,我们也是非常全面的。另外,我们还有价格上的优势,所以我们和泰国进行这方面的合作,能使泰国铁路这方面的基础设施获得非常大的飞跃。因为大家都知道泰国的铁路运输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啊?它的铁路都是一百多年前修的窄轨铁路,非常之慢,慢到什么程度呢?每个小时50公里,那这样的速度显然不适应泰国追求现代化目标的发展方向。
网友很关心高铁技术方面的知识,有很多疑问您刚才回答了很多,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高铁技术这么先进,性价比却这么高?
世界上不是有这么一个说法吗?中国人能造什么了,什么东西就便宜;中国人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贵。为什么我们能造什么,什么东西就便宜呢?我觉得这里面包含着中国普通劳动人民辛劳的汗水,发达国家高消费、高工资,比我们的成本就高得多了,而我们的工资没有那么高,我们的工人付出的辛勤劳动、付出的辛勤汗水更多,同时我们由于经济体系的健全和发达,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们在各个环节成本相对都控制得比较好,控制得比较低,所以最后综合起来整体价格就比较便宜。现在中国高铁的整体价格和世界上发达国家那些高铁的整体价格相差几乎是50%。也就是说同样修100公里的高铁,如果日本要用100亿美元的线亿美元就能够造出比它质量还高,性能还好,舒适度、满意度都好的铁路。
确实,产品过硬还得有好的推销员,总理就做了一个很好的“超级推销员”。
对,要是没有总理的推销,当时英拉政府也不会决定采纳中国的高速铁路。泰国政府这次出现了政府更迭,那泰国政府对原来两国协商的结果承不承认,克强总理在这方面可以说又做了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在欧洲和巴育总理会见的时候,克强总理就苦口婆心向巴育总理讲了两国合同应该遵守。另外我觉得巴育总统因为泰国人民、政府和几乎所有领导人对中国都非常亲近,因为我们两国的关系可以说历史上的友谊非常深厚,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克强总理所讲的话,既讲到了他的心里,他也愿意接受。克强总理出访的一个特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浇花要浇根,交人要交心。所以无论是巴育总理还是前总理英拉,可以说和克强总理个人也都有非常良好的个人关系。同样,他们也代表自己的国家,也都在努力地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进一步地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可以说这个项目就是中国和泰国双赢的一个项目,对泰国来说使它的基础设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
对于铁路所在的区域,毫无疑问也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人员往来上的改变,使之紧密化、便利化,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著名的领导人,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要想富,先修路。那中国和泰国合作的800多公里的这一段铁路如果建成的话,不仅仅使泰国大部分地区的交通设施得到了提升,而且将来这个铁路的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它向西可以修到缅甸、印度,也就是说和中孟、缅印经济走廊连接在一起。
铁路向东南可以修到柬埔寨,然后到越南,甚至说将来可以和新加坡的铁路相连通,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泛亚铁路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和老挝也在计划修铁路,和老挝的这个铁路如果和泰国的这段铁路衔接起来,那么东南亚的泛亚铁路就已经初具规模,那整个东南亚地区和中国的经济就处于一种比较便捷的互联互通状态,整个地区的经济就会得到非常大的受益,得到很大的推动。当然,我们在泰国修建的这800多公里的铁路并不是泰国需要更换、需要升级换代铁路的全部。我想以后我们还会帮助泰国进一步扩展铁路的里程。因为现在泰国老旧的铁路可以说除了这800多公里以外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新修,这样算下来的线公里以上的铁路进行升级换代,需要重新建设。
我们好像把目光都集中在了铁路这一块的合作,其实中国和泰国的合作还有其他的领域,您跟大家再介绍介绍吧。
中国和泰国最典型的签的另一个大单就是中国购买泰国的大米。因为我们知道,泰国大米可以说在整个东亚地区还是享有盛名的,甚至都出口到日本。我们国家可以说是每年都大量进口粮食的国家,我们通过购买泰国的大米,使泰国的农民获得了稳定的大米销路,这样从长期的角度来讲,泰国再不用犯愁大米向什么国家销售的问题。我们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泰国大米,这也适应了中国进口粮食的需要。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米的购销协定也是中泰两国双赢的协定。
我们知道泰国的农民相对来说在泰国的人口比例是比较大的,你农民的问题解决不了就会成为一个社会的问题,而农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农民生产的粮食和大米能够卖得出去,能够有市场的销路。所以说大米问题对泰国来说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我们轻而易举地就帮助他解决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中泰两国的这种合作是非常有层次、非常有品位,直接关系到众多民生利益的问题。
其他领域的合作这方面我们的合作就非常多了,不仅仅是泰国,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家,比如中国除了高铁的优势以外,还有其他众多的优势,在电信领域。我们的华为现在技术相当先进,华为不仅仅出口它的产品到美国、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全世界各大地区可以说都有中国相关的电信企业的产品。除了电信企业的产品,我们的电力建设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这些和东南亚国家,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家都有合作,甚至说现在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我们的铁路将来都会销售到英国,我们的核能技术、核反应堆的技术将来都会在欧洲,为欧洲的国家建设核反应堆。这反映出什么呢?中国的经济确实是成长起来了,中国的技术确实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说也得到了发达国家的认可。欧洲这些老牌发达国家不是迷迷糊糊、稀里糊涂的,他们要采用什么样的产品他们心里头非常有数,他们非常了解这种产品当中中国的技术实力,它的性能价格比,他是不会轻易采用一个国家的产品的。之所以能够选择中国的产品,说明中国产品优良的技术含量,它实惠的价格,还有它越来越好的服务。
我们再来关注克强总理另外一个重大的行程就是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第五次会议。我特别想请您先跟网友聊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位置,以及我们与中南半岛的五国长期以来是什么样的合作与交流,背景是什么样的?而且20多年来这个合作有哪些成果呢?另外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中南半岛这五国,也就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五个国家,如果从和中国接壤的地理位置来看,先是缅甸和老挝。因为中国的澜沧江进入东南亚,澜沧江的左面就是老挝、澜沧江的右面就是缅甸,在中国这两个国家以澜沧江为结合相分割。澜沧江进入缅甸、老挝以后东南亚国家就把它叫湄公河或者是大湄公河。湄公河往下流就流到了泰国,穿越泰国中部地区以后就进入了柬埔寨,进入柬埔寨以后就进入了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附近的这么一个地方入海,大湄公河的河水流进了南海。
所以说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就是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还有越南这五个国家,再加上中国。中国离缅甸、老挝最近的地区就是我们的云南,稍微近一点的地方就是广西,所以说这个地方如果要搞好经济合作,我们南部边疆的两个省区广西、云南的经济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也会得到很大的促进和发展。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知道云南和广西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快的,为什么这么快呢?实际上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得益于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经贸交流,这也促进了他们地区经济的发展。
要说我们和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渊源那就太久远了,可以说从秦朝的时候我们就有非常深入的交往,到汉朝、唐朝,和这些国家关系都非常密切,以致于到建国以后,东南亚国家可以说是和我们最友好的国家。最典型的印度支那三国人民抗法战争,我们那时候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给予支援,后来他们抗美救国战争我们也是不计代价给予支援。像泰国这样的国家我们长期保持友好的关系,双边之间的合作、贸易始终都比较紧密。可以说这几个国家是我们和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我们的成果和亮点真的是太多了,最典型的我们过去的一个最大的成果就是和东盟在2002年建立起了自由贸易区,2010年正式建成。这个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可以说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相互之间贸易的往来,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大量地进入中国,使它们的农业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我们对它的农业很多国家基本都是免税的,零关税,我们现在吃的很多水果当中就有从东盟国家进口的水果,再加上其他农业的产品。我们也向这些国家出口我们的技术、工业化的产品。所以双方的合作是非常紧密的,在经贸领域、投资领域都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
不足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过去因为中国的金融实力还没有成长到那一步,所以我们的金融合作还不够。另外大家也知道,中国和东盟个别国家有领土纠纷,因为领土纠纷我们的海上合作还不够。 这几年我们开始重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既重视一般的商贸合作、经济合作,政治的沟通,同时也有意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有意加强海上的合作。这样的情况都使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那我们来看这次克强总理是怎么样来推动和中南半岛五国的合作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区域投资框架执行计划》,这里面有什么亮点呢?跟刚才我们合作的不足之处是不是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呢?
对,未来中国和东盟的投资计划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侧重于互联互通。现在媒体披露,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这个地方正在建设的道路就有九条,南北纵向的有几条,东西横向的有几条。这些道路的建设可以说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大量的投入。这个资金可以说原来东盟国家是非常缺乏的,对他们进行支持主要是由亚洲开发银行,但是现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实力显然出现了挂一漏万的情况,他可能支援若干个项目,但是还有大量的其他的项目“嗷嗷待哺”,他没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中国在这种情况下适应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发展的需要,由中国开发银行设立了一个10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来帮助这个地区投资项目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建立的这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非常开放的,欢迎任何一个国家入股加入,在亚洲国家急需要基金,急需要启动项目的情况下,中国先投入500亿美元。对此东南亚国家太欢迎了,因为他们正好缺的就是资金,没有资金他们很多计划当中的项目都不能够启动。也正因为有了中国这样的金融支持,他们的很多项目可以很快启动,并且持续地建设下去。
这是我们对东南亚支持的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这种支持很显然是一个双赢、多赢的支持。我们帮助东南亚国家把那些交通设施、基础道路都建设好了,不仅仅便利于中国去投资,不仅仅便利于东南亚国家相互之间的投资,西方发达国家愿意到这个地方来投资,对他们来说也是增加了极大的便利。
所以中国的这个合作是开放性的,不排他,中国没有西方某些发达国家那么强烈的嫉妒心,说按照某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世界银行的份额说你不能弄。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股份的份额,原来在成立的时候都是按照各个国家GDP的比率来上缴的,现在几十年了战后60多年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兴工业国家的实力在迅速提高,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就硬按着说我们不能改变这样的股份,我仍然要保持绝对的控股权力,我仍然要金融机构当中全方位地说了算。
他就没有照顾到世界的变化,没有照顾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诉求。你不让提高份额,还本着老一套的东西,那中国也没有办法,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更灵活的项目投资,所以我们只能够另辟蹊径,来建设由我们和发展中国家主导的金融机构。当然,我们也绝不排斥发达国家,我们大家都来一起干,我们中国愿意出更大的力,愿意以更大的热情来参与,我们不排斥任何一个国家。所以这是中国和世界融合来推动整个世界和平发展,经济互联互通、一体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针。
您讲到这里我就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就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更需要古老的中国的“中国智慧”。
对,因为我们中国的智慧不像某些西方现实主义的大国,非要强调我要独尊、我要独霸、我要说了算。我们没有这样,我们是一种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一个什么特点呢?“和”,大家都以和为贵,既然要和,有我参与的份,也有你参与的份。我们根据各自力量的大小,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我们不排斥任何一个积极的力量。
对,他们有各种复杂的心态吧,我们太指责他们也不好。国家和人一样,用中国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羡慕嫉妒恨”,既有好的那方面的情感,也有坏的那方面的情感,所以国家也是这样。
对,特别是克强总理非常有亲和力,同时虽然是大国的政府首脑,但是从来没有向某些大国的领导人那样高高在上,那样一个架子。克强总理到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非常的亲和,到小学去访问,给当地贫困学校赠送计算机,赠送少年儿童喜欢的书籍等等。所以在这方面亲和力特别强,得到当地国家人民的喜爱。
好,那咱们再来看看在会议上克强总理提出的这五点建议都是从哪些方面来落实合作的?
最典型的就是,第一克强总理讲到深化基础设施合作。因为就像小平同志说的“要想富,先修路”,路是基础设施的一个方面,那除了这样的道路之外还有其他的基础设施。电信的水平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现在都搞电子商务了,你没有发达的电信水平电子商务就上不了。所以在这个地方克强总理又特别强调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对于东南亚的国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加强贸易的合作,投融资的合作。
在产业创新方面,克强总理还提出要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因为电子商务确实第一对于民众的消费来说非常便利;第二它非常高效,一上网就可以购买你喜欢的产品,中间没有那么多零售的环节,一下子节约了物流的成本,节约了消费者购买的成本,整个使商业的运作进入高效、便利化的状态。但是你光想搞这些产业创新没有充足的电力行不行啊?东南亚国家都缺电啊,所以我们要在电力方面,这也属于基础设施的领域等等也要进行合作,这样的合作,才能使这个地区的经济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是你仅仅经济的发展了还不行,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普遍地把所有偏远地区、落后地区的经济一下子都搞上去,总得一点一点来,但是偏远地区、落后地区还有那么多困难的百姓我们要怎么办呢?克强总理又提出我们要关注民生,扶持贫困地区。在这个方面可以说中国做得非常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这些国家,过去三年我们就对他们进行访贫问苦的支援达到1100多万美元。
克强总理又提出新的计划,在明年一年内对东盟这些国家的援助就达到30亿人民币,这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规模,对东南亚社会福利的提高,对社会发展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作用。这样的辅助计划直接惠及东南亚地区、大湄公河地区的贫苦百姓。 所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合作,不仅仅想到高大上层次的经济发展,还想到最基础的老百姓,促使老百姓脱贫致富,真正走上健康、致富的道路。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网友非常关注的还有就是这条江,在中国这条江叫澜沧江,这条河到了中国之外就叫做大湄公河,所以对这条河大家也非常关注。总理在会上也承诺向大湄公河次区域提供澜沧江水文信息,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网友就问到:越南有媒体说老挝和中国在上游开发水资源,让湄公河的水位降低,并且在损害它的生态。那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呢?包括如何看待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水的合作呢?
我觉得这种说法和舆论都是很不负责任的,在中国崛起以后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中国周边国家,他也随西方而起舞,好像中国一崛起他们就成了受害国家,连水文方面他们都受害了,其实这是非常不了解实际情况的说法。
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水资源开发,比如建kaiyun大坝、搞水电,是不减少河流的水流量的,因为建大坝仅仅是憋到一定的高层,水流量是正常下泻的,而且还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这个大坝有防止洪水的能力,当洪水的高峰期时,大坝可以增加蓄水量,等到枯水期大坝考虑到下游人民生活的需要,可以把自己冗余的水量放出去,起到很好的调解作用。三峡大坝就是这种情况,丰水期的时候蓄水,枯水期的时候放水,整个湄公河的水量并没有任何减少。
我们有事实依据,越南的朋友还和我说,我都听人说了湄公河在我们入海口的水流量每年都在大规模减少,要像他说的那种情况,每年都在大规模减少,最后减少得都海水倒灌了。实际的情况是什么样呢?我有专门研究东盟问题朋友的学者,我说大湄公河的水流量是减少了吗?他说没有啊,我专门到湄公河的入海口越南那里考察过,我到那个地方考察的时候就问当地的渔民,我说这些年来你发现过湄公河水流量在减少吗?他说没有啊。我在这块住了40几年的时间了,这40几年湄公河的水每年还是那样啊,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减少。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有些人、有的国家看到中国的发展,看到上游国家修水利心里就不舒服。按照现实主义的那个逻辑,就是你要握有更大的权力就会对我构成更大的威胁,所以他进行了这样一个不顾实际的批判。实际上在湄公河流域,我们中国真的付出了很多合作的真诚。最典型的,这次我们给湄公河的国家提供水文信息,就是我们同他们合作的一个重要的、真诚的表现。因为水文信息在以前,特别是冷战时代,那绝对是不能够向其他国家提供的,这是属于一个国家地理、河流的重要秘密。那么我们现在公开化,向他们提供,这表明我们与他们真诚合作,促进整个流域合作的诚意。
另一方面,我们还拿出1亿人民币修改和疏浚湄公河的河道,这也是我们对整个流域的贡献。实际上我们以前也做过类似的贡献,而这一次相对来说又进一步加大力度。你像疏浚河道在某些河段就能够扩大航运,能够扩大船只的承载能力,这对各个国家都是非常好的。因为河流是重要的黄金水道,这样的黄金水道经过中国的疏浚,经过中国的投资建设以后会变得更好。
我们再看总理参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第五次会议讲话当中,前面是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然后又再次重申“始终把东盟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对东盟的重视线
中国对东盟的重视可以说是我们双重重视政策的叠加,因为在我们的整个外交战略当中,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是睦邻、安邻、富邻,不用说了东盟国家都是我们的邻居。另一方面,我们还说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东盟国家既是我们的周边,可以说是我们外交的首要,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又是我们的基础。所以说东盟国家在中国外交心目中的地位就是既是首要又是基础。大家想想这是多么重要的地方。
所以我们在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基础上,习主席和总理执政后又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我们真的是真心诚意地和东盟国家进行合作,甚至我们有的地方甘愿进行付出、不求回报。当然,大多数的情况我们是互利的合作,是双赢的关系、多赢的关系,但是也有我们单方面对东盟国家的支援。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使我们和东盟的合作能够突破重重障碍,能够克服很多困难,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向前发展。
用克强总理的话来说就是: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同东盟发展的黄金十年,而未来的发展是钻石的十年。所以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中国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关系会越来越好。当然,我们说越来越好的时候,并不是说无视矛盾、无视问题,肯定会有矛盾、肯定会有问题的,就像朋友和朋友之间相处也会有矛盾。
对,但是我们关键是怎么样来对待这些矛盾,怎么样来化解这些矛盾?实际上我们的政策当中有非常多化解矛盾的经验,也有非常多克服障碍的历史,所以说我们不怕困难,我们不怕挑战,我们是愿意推动双方关系越来越好的,有这样的诚意什么困难都愿意克服,什么挑战都容易应对。
最后我也特别想让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外交对于区域稳定、对于世界形势的贡献是否可以说也是中国外交的创新呢?
可以这么说吧,因为中国外交我觉得就是有一个特点,当然这个特点是要和某些发达国家相比较的,发达国家的外交是什么特点呢?因为某些发达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势力、军事实力做后盾,他当世界的霸主惯了,所以他和各个国家搞外交都没有一种平等的身份,在话语上就是“你们应该这样这样”、“你们应该那样那样”,实际上是一种半压迫、半强迫、半挟持的外交风格。
而中国的外交风格完全是亲诚惠容的理念,尽管我们讲亲诚惠容是周边国家的外交理念,实际上中国在整个世界都在实践这种理念。中国和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最近克强总理出席了中国和东欧国家政府首脑会议,达成了非常多的成果,促进了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样一个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我们和整个欧盟关系、整个欧洲关系,整体关系当中的一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从来不割裂任何一方,是整个对欧盟关系的促进和发展。我们也帮助东盟国家修铁路,帮忙他们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的话双方之间的贸易得到了非常大幅度的增长。前些年中国中东欧的贸易只有80多亿美元,现在增加到了五六百亿美元之多。
同样,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关系也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非洲给我们的印象都是“非洲国家是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实际上这些年来由于中国和非洲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在非洲有大量的投资,非洲很多国家都处在经济起飞的阶段,有的是处在经济起飞的前夜。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有一个统计,说近五年来,非洲的经济发展速度平均每年增长5%,这5%是什么概念呢?比发达国家快多了,发达国家平均连2%还不到呢。这说明什么?整个非洲的发展在同中国的交往当中获得了巨大的益处,现在中国已经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了。
除此之外,中国和拉美、和北美,和美国也都有非常大的经贸合作。所以说中国的这种和平外交、中国的经济外交、中国的平等互利的商贸往来、经济交往,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获得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老百姓还会搞不稳定的事情吗?整个世界实际上就会变得越来越和平,所以现在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一种和平的趋势。当然热点地区也有一些动乱,那是由众多的历史原因和个别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甚至是种族矛盾长期遗留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并不是短期之内所能够解决的。但是绝大部分地区可以说都得益于中国的发展,都受惠于中国的发展。所以说中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发展,给贫困落后的地区带来的是富裕和希望。
我们跟着总理走了这一圈的外交之路,也有一种感觉就是中国的外交之“新”。应该说中国讲求的是互利共赢,与邻为善,中国发展好有利于世界,同时世界好也有利于中国,中国寻求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之路,共享发展成果。非常感谢周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会。
同类文章排行
- 目前最大投入试产!柳城人有口福了……
- 2024中国(天津)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展览会
- 华鑫证券:给予金太阳买入评级Kaiyun网址 开云
-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高温都杀不死的它你家可能也有
- 相约夏幼 “蔗”里真甜
- KAIYUN网页 开云com谷物压榨机
- kaiyun网站2023年度“十大绝技绝活”来了!徐州这些项
- 蓖麻子油预处理都有哪些流程?
- 制药机械行业网KAIYUN
- 2024年肉类加工资讯Kaiyun网址 开云